当前位置:农语网 » 百科资料 » 国宝中药 » 地红子根

地红子根

简介

地红子根

地红子根,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小叶平枝栒子Cotoneaster horizontalis Decne. Var.Perpusillus Schneid.的根。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热,除湿,止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痢疾,白带,吐血,痛经。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地红子根
英文名称:dihongzigen
拉丁学名:Cotoneaster horizontalis Decne. Var. Perpusilla Schneid.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蔷薇目
科:蔷薇科
属:栒子属
种:小叶平枝栒子
药品摘录:中华本草
药材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小叶平枝灰栒子的根
性味归经:酸、涩;凉。归肝、胃经
采收时间:全年可采
产区分布:陕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采收储存

全年均可采,除去茎枝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功效与作用

清热,除湿,止血,止痛。主痢疾,白带,吐血,痛经

入药部位

相关配伍

1、治下痢腹痛:地红子根15g,朱砂莲9g,吴萸子、银花各3g。煎水服。每日服3次,每次半碗。呕吐者加藿香3g。(《贵州民间药物》)

2、治红痢:地红子根30g,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3、治吐血:地红子根60g,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使用注意

有小毒,内服不可过量,或严格遵医嘱服。

形态特征

小叶平枝栒子,又名小叶刺木、红地子、矮红子。落叶或半常绿平铺灌木,高不超过50cm。小枝圆柱形,黑褐色。叶互生;叶柄极短,被柔毛;托叶钻形,早落;叶片近圆形或宽楔椭圆形,较小,长6-8m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被疏平贴柔毛。花1-2朵;萼筒钟状,内面无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微具短柔毛;花瓣直立,倒卵形,先端圆钝,粉红色;雄蕊短于花瓣;花柱离生,短于雄蕊。果实椭圆形,长5-6mm。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500-2400m的山岩上或山坡多石地。分布陕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相关论述

《贵州民间药物》:“清热,除湿。治下痢腹痛,红痢,止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农语网 » 地红子根

相关文章

公众号:南庭晚风

260172269

别墅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