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语网 » 百科资料 » 国宝中药 » 倒水莲

倒水莲

简介

倒水莲

倒水莲,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峨眉唐松草T的全草。分布于四川峨眉山和洪雅一带。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截疟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腹痛泻痢,目赤肿痛,疟疾寒热。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倒水莲
英文名称:daoshuilian
拉丁学名:Thalictrum omeiense W.T.Wanget S. H.Wang
别名:金鸡尾
药品摘录:中华本草
药材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峨眉唐松草的全草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肝;大肠经

采收储存

秋季来集全草,洗净,晒干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24g;或炖肉食。

功效与作用

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截疟。主治湿热黄疸,腹痛泻痢;目赤肿痛;疟疾寒热

注意事项

虚寒证慎服。

入药部位

全草。

功能主治

用于湿热黄疸,腹痛泻痢,目赤肿痛,疟疾寒热。

形态特征

峨眉唐松草:又名野海棠。多年生草本,高50-80cm。全株无毛。根状茎短,有多数细长的须根。茎直立,有分枝。叶互生;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均具长柄,柄长10-12cm,基部具鞘;托叶与鞘同长,宽1-2.5mm;叶片长16-25cm,小叶坚纸质,倒卵形、菱状倒卵形或宽卵形,长3-6.8cm,宽2-5cm,先端圆,基部宽楔形,3浅裂,有粗圆齿,上面脉平,下面脉隆起,网脉明显;茎上部叶较小,有短柄。花序近圆锥状,多回两歧状分枝,有较密集的花;花两性,花梗长4-5mm;萼片4,花瓣状,倒卵形,长约3mm,宽约2mm,白色或浅粉红色,早落;雄蕊多数,长2-5mm,花丝上部比花药窄或近等宽,下部丝状,花药长椭圆形,长0.5-0.8mm,先端钝;心皮12-20,长约1mm,花柱比子房短,上部稍弯,柱头生于腹面。瘦果狭卵球形,长1.5-2.5mm,无柄,有6条纵肋,宿存花柱拳卷。花期7月,果期8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720-2000m的山地溪边或岩边潮湿处。分布于四川峨眉山和洪雅一带。

药材性状

细根多数,密生于根茎上,长5-10cm,直径约1mm,表面黄褐色;质坚硬,易折断。小叶片较大,卵状长圆形至近圆形,长3-7cm,宽2-5cm。气微,味苦。

相关论述

1、《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除风寒,清热毒。治疟疾寒热,湿热发黄,头晕,目疼及腹痛泻痢。”

2、《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燥湿,止痢。主治目赤肿痛。”

药理作用

1、扩张冠脉;

2、对心肌的影响:对于右心房肌,可减弱收缩幅度,降低收缩频率;

3、抗心律失常作用;

4、对梅尼埃病的影响:可缓解症状眩晕,也可改善听力损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农语网 » 倒水莲

相关文章

公众号:南庭晚风

260172269

别墅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