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穗蓼,中药名。为蓼科植物多穗蓼Polygonum polystachyum Wall.ex Meisn.的全草。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之功效。常用于痢疾,泄泻,小儿消化不良,风湿肿痛,跌打损伤。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多穗蓼
- 英文名称:duosuiliao
- 拉丁学名:Polygonum polystachyus Wall.exMeissn.
- 别名:辣蓼、水蓼、多穗假虎杖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蓼目
- 科:蓼科
- 属:蓼属
- 种:多穗蓼
- 药品摘录:中华本草
- 药材来源:为蓼科植物多穗蓼的全草
- 性味归经:辛;苦;性凉。归肺;脾;胃;大肠经
- 采收时间:6-10月
- 产区分布:云南、西藏等地
多穗蓼的采收储存
6~10月采收全草,扎把晒干
多穗蓼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多穗蓼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主痢疾;泄泻;小儿消化不良;风湿肿痛;跌打损伤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苦,性凉。
归经
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主治
痢疾,泄泻,小儿消化不良,风湿肿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采集加工
6-10月采收全草,扎把晒干。
形态特征
半灌木,高100-150cm。茎直立,多分枝,密被短柔毛。叶互生;叶柄粗壮,长约1cm;托叶鞘筒状,上部偏斜;叶片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戟形,长6-15cm,宽3-5cm,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大型展开的圆锥状花序;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红色,外面2个较小,内面3个较大,近圆形,长约4mm。瘦果三棱形,黄褐色,短于花被。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0-4500m的山坡、灌丛、林下。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
相关论述
《西藏常用中草药》:“祛风利湿,杀虫止痢,清热解毒。”“(治)菌痢,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跌打损伤,风湿肿痛,皮肤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