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语网 » 百科资料 » 国宝中药 » 半夏

半夏

半夏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半夏
英文名称:banxia
拉丁学名: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Arumternatum Thunb.]
别名:水玉、地文、和姑、害田、示姑、羊眼半夏、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老和尚头、老鸹头、地巴豆、无心菜根、老鸹眼、地雷公、狗芋头
药品摘录:中华本草
药材来源:为天南星科半夏的块茎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采收时间: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
产区分布:云南、贵州

半夏的禁忌与副作用

1、孕妇禁忌。

2、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自汗者忌服。

3、不能与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羊血、海藻、饴糖等同用。

4、须注意的是生半夏有毒,如服用后出现口腔及咽喉部黏膜有灼热感和麻辣味,胃部不适、恶心及胸前有压迫感等中毒症状,应及时就医。

半夏的品种特点

易虫易霉,易掺假,生长期1-3年,种植费工时,采挖(摘)加工费工时,常用大宗,家种主供,毒性

半夏的采收储存

种子繁殖培育3年;珠芽繁殖培育在第2年,块茎繁殖春栽当年9月下旬至11月收获

半夏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入丸、散。外用适量,生品研末,水调敷,或用酒、醋调敷。

半夏的营养价值

半夏主含挥发油、少量脂肪、淀粉、生物碱、黏液质、氨基酸、β-谷甾醇、胆碱、二羟基苯甲醛。具有镇咳、抑制腺体分泌、镇吐和催吐等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半夏具有镇吐、镇咳、祛痰、抗菌、抗癌、抗早孕的作用;对实验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室性期前收缩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有显著的抑制胃液分泌作用;对胃溃疡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半夏的食用方法

半夏选方

1、半夏健脾袪湿选方:半夏12g,薏苡仁50g,百合8g。将半夏、薏苡仁、百合用水洗净。锅中加适量清水,放入半夏、薏苡仁、百合煮30分钟,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2、半夏降逆止呕选方:半夏5g,山药30g,大米50g,山药研末。水煎半夏,去渣取汁,加入大米煮至熟烂,加入山药末,再煮至沸,加砂糖拌匀即可。

3、半夏治肝脾不和型胃炎选方:醋制半夏60g,山药、鸡内金各10g,浙贝母40g。将以上4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3,温水送服,每日3次。

4、半夏治食伤型腹泻选方:半夏、木香、陈皮、神曲各10g,黄连、甘草各5g。水煎,去渣,取汁,代茶饮,时时饮之。

半夏食用方法

1、半夏可以熬汤,比如半夏泻心汤,半夏和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熬制可用于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也可以用半夏熬粥,如半夏粥,用半夏,黄芩,干姜,甘草,人参,枣(干),白砂糖一起熬煮,加适量清水煎煮后去渣留汁,将大米洗净后置于锅内倒入煎好的药汁及适量清水,煮半小时后加入白糖就可以了;

2、半夏白术天麻汤:用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一起锅中炖煮,可以调理高脂血症引起的脾胃气虚,头眩眼黑、气促上喘、身重如山、四肢麻木、不能安睡等;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

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

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着,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

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4、消痞散结(胸痹,结胸,梅核气)用治痰热互结,胸脘痞闷之结胸,常配伍黄连、瓜蒌同用,如小陷胸汤;若痰浊阻滞,胸阳不振之胸痹心痛,配以瓜蒌、薤白同用,如瓜蒌薤白半夏汤;若气郁痰结之梅核气,常与厚朴、紫苏叶等同用,如半夏厚朴汤。

5、散结消肿(痈疽肿痛、乳疮证)用治痈疽瘰疬等,常以生半夏研末,鸡子白调敷患处。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喉咙肿痛、口舌生疮、外伤性出血、牙痛、头痛、胃痛、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

6、理气宽胸:半夏味辛,辛则能发散。半夏之辛可以散逆气,理气宽胸,除烦呕;辛入肺而散气,并以散而结气,用于胸闷、气短、打嗝、胸中痰满、脸色枯黄、肢体沉重、腹胀、不消化等病症。

半夏的名家论述

1.《本草衍义》:半夏,今人惟知去痰,不言益脾,盖能分水故也。脾恶湿,湿则濡而困,困则不能制水。《经》曰,湿胜则泻。一男子夜数如厕,或教以生姜一两碎之,半夏汤洗,与大枣各三十枚,水一升,瓷瓶中慢火烧为熟水,时时呷,数日便己。[br]2.成无己:辛者散也,半夏之辛以散逆气,以除烦呕,辛入肺而散气,辛以散结气,辛以发声音。张元素:半夏,热痰佐以黄芩,风痰佐以南星,寒痰佐以干姜,痰痞佐以陈皮、白术。多用则泻脾胃。[br]3.《汤液本草》:半夏,俗用力肺药,非也。止吐为足阳明,除痰为足太阴,小柴胡中虽为止呕,亦助柴胡能主恶寒,是又为足少阳也,又助黄芩能去热,是又为足阳明也。往来寒热,在表里之中,故用此有各半之意,本以治伤寒之寒热,所以名半夏。《经》云,肾主五液,化为五湿,自入为唾,入肝为位,入心为汗,入脾为痰,入肺为涕。有涎曰嗽,无涎曰咳,痰者因咳而动,脾之湿也。半夏能泄痰之标,不能泄痰之本,泄本者泄肾也。咳无形,痰有形,无形则润,有形则燥,所以为流湿润燥也。[br]4.《本草会编》:俗以半夏性燥有毒,多以贝母代之,贝母乃太阴肺经之药,半夏乃太阴脾经、阳明胃经之药,何可代也。夫咳嗽吐痰,虚劳吐血,或痰中见血,诸郁咽痛喉痹,肺痈,肺痿,痈疽,妇人乳难,此皆贝母为向导,半夏乃禁用之药。若涎者脾之液,美味膏粱炙?,皆能生脾胃湿热,故涎化为痰,久则痰火上攻,令人昏愦口噤,偏废僵仆,蹇涩不语,生死旦夕,自非半夏、南星曷可治乎?若以贝母代之,则翘首待毙矣。[br]5.《纲目》:脾无留湿不生痰,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半夏能主痰饮及腹胀者,为其体滑而味辛性温也,涎滑能润,辛温能散亦能润,故行湿而通大便,利窍而泄小便,所谓辛走气能化痰,辛以润之是矣。洁古张氏云,半夏、南星治其痰,而咳嗽自愈。丹溪朱氏云,二陈汤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聊摄成氏云,半夏辛而散,行水气而润肾燥。又《和剂局方》用半硫丸,治老人虚秘,皆取其滑润也。世俗皆以南星、半夏为性燥,误矣。湿去则土燥,痰涎不生,非二物之性燥也。古方治咽痛喉痹,吐血下血,多用二物,非禁剂也。二物亦能散血,故破伤打扑皆主之。惟阴虚劳损,则非湿热之邪,而用利窍行湿之药,是乃重竭其精液。

半夏的注意事项

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血证及燥痰者禁服,孕妇慎服。半夏使用不当可引起中毒,表现为口舌咽喉痒痛麻木,声音嘶哑,言语不清,流涎,味觉消失,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喉头痉挛,呼吸困难,四肢麻痹,血压下降,肝肾功能损害等,最后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农语网 » 半夏

相关文章

公众号:南庭晚风

260172269

别墅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