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
Millet squamous leaf beetle
简介
粟鳞斑叶甲在高粱区均有发生。
主要危害作物
高粱
危害症状
粟发芽出土前,咬去生长点,造成缺苗断垄。粟鳞斑叶甲主要以成虫为害粟嫩芽。随着粟的播期和幼芽发育的早晚,其为害部位和程度也不~样。粟出土时,咬食嫩芽的生长点,使粟不能生长,甚至死于土中。谷苗出土后,子叶略伸展,多由茎部齐土咬断,待真叶出现后,则咬食叶片,吃成残缺不全。
发生因素
粟鳞斑叶甲在山西雁北、忻县、太原、长治,辽宁义县、锦西等地,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4月中、下旬开始活动,5月中旬大部出土,5月下旬开始交尾,6月中旬开始产卵,直至7月下旬。幼虫由7月上旬至8月下旬发生,7月下旬至9月上旬化蛹,同时出现成虫。9月下旬至10月初成虫先后于地埂土块下、土缝中或杂草根际5~6cm的土中越冬。在河北省中部地区,每年发生1~2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早在2月末即开始活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成虫活动为害盛期。4月中旬开始产卵,5~6月间为第一代幼虫活动盛期,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上旬羽化为第一代成虫,7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即开始交尾产卵。第二代幼虫期为7月上旬到8月中、下旬,从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先后化蛹羽化为成虫,10月下旬开始越冬。第一代羽化较晚的成虫,即以1代成虫直接越冬。越冬成虫早春开始活动,先在沙草科的菅草上取食,苍耳、野蓟发芽,便从菅草上转移到苍耳、野蓟上去。4月间粟开始发芽出土,即由杂草上扩散到谷田为害。至10月中、下旬,粟收获,便由谷地向地边、坟场,荒草坡等杂草多的地方集中,并开始在土块下、土缝里、烂叶下面和杂草的根际越冬。所以,耕作粗放、杂草多的地方,虫口密度大,粟受害重。粟鳞斑叶甲多发生在白土地带(即沙壤土),山西、辽宁多发生在山地、坡地。在低坡山地中,以背风向阳的山根谷田被害严重,阴面山根谷田相对减轻。山西是坡地比平地重。旱地比水地重。河北冀中平原,一般耕作粗放,杂草多的地方,密度大,为害重。粟鳞斑叶甲性喜干燥,遇到干旱年份是造成大发生的主要气候条件。同时由于气候干旱,土壤墒情不良,因而加深播种深度,造成种子发芽出土时间较长,给以严重为害的机会。
形态特征
(1)成虫:体近椭圆形。雌虫体长2.5~3mm,雄虫体长2~2.5mm。初羽化时为黄白色,渐变淡褐色,最后变为灰褐色,具铜色光泽。头向下伸,由背面看,不甚明显。上唇、触角和足棕红色,触角的末端5节,常呈黑褐色。体背密被淡褐色和白色两色鳞片,腹面和足被白色鳞片。触角长达前胸后缘,11节,第一节膨大成球形,第二至六节细,末端5节展宽,略呈念珠状。前胸圆柱形,背板表面密布细小刻点和鳞片。鞘翅刻点较大于前胸刻点,排列成纵行,部分刻点排列不规则;刻点的行间有细小刻点,中缝两侧的行距较宽。翅面白色鳞片组成不规则的白斑,褐色鳞片均匀地分布于全翅。中、后足胫节端部外侧呈半月形凹切。腹5节,第一节最长,近于后面4节长的总和。(2)卵:椭圆形,长0.5~0.6mm,初产时乳白色,渐变为淡黄色,表面光滑。将孵化时,由透明变暗,卵壳多被细微的土颗粒覆盖。(3)幼虫:初化时米黄色,后变为乳白色,头部淡黄。胸足3对,腿节与胫节不甚明显,略呈弯曲形。上有刚毛4~5根,头部有刚毛5~6根,胸、腹部各节有刚毛2根。末龄幼虫体长5mm左右。(4)蛹:裸蛹。初为白色,将羽化时颜色变浓,尾端有2刺,蛹长3mm左右。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提早播种,避开为害河北衡水地区群众的经验,在“清明”节前后,完成春谷的播种工作,待发生为害盛期,因粟已发芽出土,可避过为害盛期。②清洁田地,消灭杂草点片杂草成为发生的基地。清除杂草,可控制其发生和为害。③精耕细作,提高播种质量在耕作粗放的地方,往往土地不平整,坷垃和杂草多,保墒不良,播种困难,势必加深播种深度,延长种子发芽出土时间,增加其为害的时间。所以,精耕细作,保好墒情,播种深度适宜,可促使种子发芽出土块,减轻虫害。(2)药剂防治:播前用50%辛硫磷乳油以种子重量的0.3%的药剂拌种,晾干后再播种。可使用撒毒土和灌根等方式进行防治。药剂可选用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10%除尽悬浮剂20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或25%快杀灵乳油1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20%菊?马乳油3000倍液喷雾。也可用25%的敌百虫粉剂1千克,拌细土40千克,于傍晚撒于田间。此外,还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