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语网 » 农技学堂 » 病虫害 » 油菜菌核病-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油菜菌核病-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英文名:
Rape Sclertiniose

简介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我国冬、春油菜栽培区均有发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冬油菜受害重。从油菜苗期到成熟期都可造成危害,其中以中后期发病最普遍,危害最严重。一般发病率达10%~20%,严重的达80%以上。

主要危害作物

油菜

危害症状

(1)幼苗。苗期发病,茎与叶柄初生红褐色斑点,后扩大变为白色,逐渐腐烂,上面长出白色菌丝。病斑绕茎后幼苗死亡。后期病部形成黑色菌核。(2)叶片。叶片发病,多从植株下部衰老、黄化的叶片开始发病,初生水渍状暗色斑块,后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病斑灰褐色或黄褐色,具同心轮纹,边缘暗青色,外缘具黄晕。潮湿时病斑扩展迅速,其上长出白色菌丝,最后全叶腐烂;干燥时病斑易破裂穿孔。(3)茎部。茎部发病,多自主茎中、下部开始发生。初生淡褐色椭圆形水渍状病斑,后扩展成长椭圆形、棱形直至长条状的绕茎大斑。病斑略凹陷,中部白色,边缘褐色,有同心轮纹,病键交界明显。在潮湿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病害晚期,茎髓被蚀空,在茎内形成许多黑色鼠粪状的菌核,有时在茎外也形成菌核。茎皮层纵裂,维管束外露如麻,最后全株枯死。发病较轻的,部分枯死或提早枯熟,种子不饱满,秕粒增加。(4)果荚。果荚发病,形成不规则形白色病斑,内外部均可形成菌核,但比茎内菌核小。(5)种子种子感病,表面粗糙,灰白色无光泽,或成为不规则形秕粒。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病原为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属子囊菌亚门。(1)形态。①菌核。长圆形至不规则形,初为白色,后变黑色。菌核萌发后长出1至多个具长柄的肉质子囊盘。②子囊盘。褐色,初呈杯状,展开后呈盘状,直径2~6mm。子囊无色,棍棒状或圆柱形,大小为(91~162)?m×(6~11)?m,顶部钝圆,无囊盖,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大小为(10.2~15.3)?m×(4.6~7.0)?m。⑤菌丝。白色,丝状,有分枝和隔膜。(2)特性。菌丝在5~30℃均可生长,适温20~25℃。菌核产生菌核的温度范围是5~30℃,最适温度15~24℃,可耐—4℃低温,并能存活多年。菌核萌发温度范围5~25℃,适温20℃。菌核萌发不需光照,但形成子囊盘柄需散射光才能膨大形成子囊盘。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的温度范围是5~20℃,最适18~20℃。菌核在田间土壤深度3cm以内能正常萌发,深于3cm则不能萌发,在1~3cm深度范围内,随着深度的增加菌核萌发的数量递减。菌核从萌发到弹射子囊孢子需要较高的土壤温度和大气相对湿度。要求适宜的土壤持水量为27%至饱和水,过饱和不利于菌核萌发,却会加快菌核腐烂。③子囊盘。大气相对湿度85%以上,子囊盘才能弹射子囊孢子,低于这个湿度子囊盘就会干萎。子囊孢子萌发温度在0~35℃之间,适温为5~10℃。

发生因素

(1)气候因素。当菌源数量较大时,病害发生流行取决于油菜开花期的降雨量,旬降雨量超过50mm,发病重。早春寒流侵袭频繁或遭受冻害可加重发病。(2)栽培因素。连作地或施用未充分腐熟有机肥、播种过密、偏施过施氮肥易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湿气滞留、植株倒伏,发病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农语网 » 油菜菌核病-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相关文章

公众号:南庭晚风

260172269

别墅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