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水稻谷枯病长江流域各稻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水稻的颖。水稻抽穗后2~3周为害幼颖较重,初在颖壳顶端或侧面出现小斑,渐发展为边缘不清晰的椭圆斑,后病斑融合为不规则大斑,扩展到谷粒大部或全部,后变为枯白色,其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谷粒被害早的花器被毁或形成秕谷。乳熟后受害,米粒变小,质变松脆,质量轻,品质下降,接近成熟时受害,仅在谷粒上有褐色小点,对产量影响不大。
主要危害作物
水稻
危害症状
在水稻抽穗后2~3周为害幼颖较重,初在颖壳顶端或侧面出现小斑,渐发展为边缘不清晰的椭圆斑,后病斑融合为不规则大斑,扩展到谷粒大部或全部,后变为枯白色,其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谷粒被害早的花器被毁或形成秕谷。乳熟后受害,米粒变小,质变松脆,质量轻,品质下降,接近成熟时受害,仅在谷粒上有褐色小点,对产量影响不大。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Phyllostictaglumarum(Ell.etFr.)Miyake=Phomasorghina(Sacc.)Boerema,Dorenb.etKest称谷枯叶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初埋生在病部表皮下,后全部外露仅基部留在病组织里,散生或群生,球形至扁球形,黑褐色,基部黄褐色,顶端突起为孔口。分生孢子小,无色或色浅,单胞,卵形至椭圆形,大小3~6×2~3(μm),成熟后遇水可成群从孔口逸出。
发生因素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稻谷上越冬,次年释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水稻抽穗后,侵害花器和幼颖。花期遇暴风雨,稻穗相互摩擦,造成伤口有利病菌侵入。生产上氮肥施用过量或迟施氮肥或冷水灌田,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子,对种子进行消毒,方法参见稻瘟病。(2)带病秕谷用于高温沤制堆肥。(3)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改造冷水田。(4)抽穗期结合防治穗瘟喷药保护,使用药剂参见稻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