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
Onion rust
简介
葱锈病是葱的一种主要病害。各地均有分布。春、夏、秋季均有发生,以秋季发病最重,导致葱叶提早枯死,产量下降,严重时绝收,对产量和质量有严重影响。
主要危害作物
葱
危害症状
主要发生在葱叶上,也有在叶鞘上发生。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零星自色突起的小泡点,后发展成圆形、椭圆形或梭形小斑。单个病斑大小为(2~3)mm×(3~5)mm,泽色由白转黄,表皮开裂。裂开的表皮下有橙黄色粉末,这是病原的夏孢子。秋末及冬季发生的病斑,由白色转为黑褐色,表皮裂开后散出紫褐色粉末,这是病原的冬孢子。但夏季发生的病斑,如叶片不枯死,植株能长到冬季,同样产生冬孢子堆,但冬孢子堆不在原病斑的中心,而在扩大后的病斑边缘。发病后病斑处叶片表皮破裂,生长受阻。严重时葱叶上布满病斑破裂后留下的疤痕,不仅水份大量损耗,腐生菌又大量侵入,不久即枯死和腐烂。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病原为葱柄锈菌Pucciniaallii(DC.)Rudolphi和葱锈菌P.Porri(Saw)wint,属担子菌亚门真菌。两种病原的夏孢子和冬孢子形态基本相同,但寄主范围有明显差异。(1)形态。夏孢子为单细胞,淡褐色,椭圆形至圆形,表面有稀疏的细刺、橙黄色或黄褐色,大小(19.2~32)?m×(16~25.9)?m。冬孢子为双细胞,和柄连在一起呈棍捧状。单个细胞的形态为长椭圆形或近球形,深褐色或黑褐色。顶胞的顶端略突起,色泽较淡。冬孢子的大小(19~26)?m×(15~20)?m,壁厚l~2?m。(2)特性。萌发适温9~18℃,高于24℃萌发率明显下降,潜育期10天左右。(3)寄主。这种病原可以侵染两种病原的区别,葱柄锈菌只寄生于葱属植物,而葱锈菌除葱属外,还寄生于大蒜等。
发生因素
锈病的发生喜欢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孢子萌发的最适合温度是9~18℃,潜伏期是10天。当气温在24℃以上时,发病受到影响。因而春、秋两季连阴多雨、气温较低时,发病严重。如果冬季温暖多湿,有利于孢子的越冬,来年春季锈病严重。在夏季,如果低温多雨,则秋季发病严重。田地肥力不足,植株生长不良也是发病严重的一个因素。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提高土壤肥力,多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发病重的田块,应提前收获,并避免在附近种植蔬菜-葱蒜类蔬菜。大棚栽培要注意保温除湿,控制发病条件。(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应及时喷25%菌通散(三唑酮)乳油800倍液,或用12.5%禾果利(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喷药1次,连续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