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语网 » 农技学堂 » 病虫害 » 黑麦麦角病-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黑麦麦角病-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简介

黑麦麦角病是一种病。病原,拉丁文名称及分类地位:Clavicepspurpurea(Fr.)Tul.称麦角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

麦角菌存在不同专化型。有的既能侵染黑麦、又可侵染大麦、小麦等,有的只能侵染黑麦,但不侵染大麦。

危害症状

先产生黄色蜜露状粘液,以后颖壳内花部膨大,形成紫黑色、长角形菌核,称麦角。一麦穗上只有几个小穗受害,长出1个至几个麦角,与之相邻小花常不孕。麦角因寄主麦类的不同而大小不一。黑麦麦角直径0.5cm,长约1~3cm。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菌核较硬,紫黑色,内部白色。子囊壳生于菌核萌发长出的子座头内,子座头近球形。子囊壳淡紫色,瓶形,有孔口。子囊无色,筒形,大小12~30×3(μm),内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丝状,大小50~76μm。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卵形,大小0.7~3.59μm。

发生因素

菌核落入土中越冬。翌年春天萌发出土生成红色子座和子座柄,内生子囊,形成子囊孢子。麦类作物开花时,子囊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至小花上侵害,约经7天产生蜜露状粘液。粘液内有大量分生孢子,可借昆虫、雨点溅洒等传播,15天左右形成菌核,子房变成麦角。菌核成熟后落入土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麦类作物花期长、外颖开张大,发病较重。花期多雨、潮湿条件对发病有利。春季土壤湿润,对菌核萌发有利。麦类作物易发生麦角病顺序为:黑麦>小黑麦>大麦>硬粒小麦>普通小麦>燕麦。麦角是名贵中药材,麦角有毒,种子中混有5%麦角即不能食用,也不可作饲料用。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麦角)的种子。如果麦种中混有菌核,可用20%~30%盐水汰选。(2)深翻麦地,使菌核不能萌发。(3)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清除麦田内外野生寄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农语网 » 黑麦麦角病-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相关文章

公众号:南庭晚风

260172269

别墅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