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
Tai——cai white rust
简介
薹菜白锈病,是一种针对薹菜发作的真菌性病害。该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和花梗,引起叶片背面初生小疱斑,后疱斑隆起,表皮破裂,叶正面现不规则斑。菜农俗称之为“龙头拐”。危害的真菌为大孢白锈与白锈菌,属于鞭毛菌亚门。该病害可以通过适当的管理和药剂喷洒等方式防治。
主要危害作物
该菌除侵染薹菜外,还可侵染白菜类、甘蓝类、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
危害症状
薹菜白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花梗。叶片背面初生乳白色稍隆起的小疱斑,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后疱斑明显隆起,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状物;叶正面现黄绿色边缘不明显的不规则斑。花梗染病以留种株为常见,其肉质茎表面亦现乳白色疱状斑,破裂后散出白粉状物。唯其最具特征性的症状是花梗和花轴肿大,畸形弯曲,若并发霜霉病,则畸形肿胀症状更为显著,菜农俗称之为“龙头拐”。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有两种Albugomacrospora(Togashi)Ito和Albugocandida(Pers.)O.Kuntze前者称大孢白锈,后者称白锈菌,均属鞭毛菌亚门真菌。A.Macrospora孢子囊大小11.6~27.3×11.7~28.28微米。Acandida孢子囊和卵孢子均较大,其长宽分别为20.03×18.18微米和50~67.5×45~61.25微米,两菌卵孢子均褐色,近球形,外壁具瘤状突起。孢子囊萌发最低和最适温度10℃,最高25℃,侵入寄主最适温度18℃。
发生因素
病菌初侵染源在南方主要是病叶、茎、荚、花轴龙头及带菌种子,北方主要在残留土壤中的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翌春气温10℃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0%,卵孢子萌发,薹菜染病后又在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一般从侵染到病斑破裂,散出孢子囊最快需3~4天,最迟9天,一般5~7天;病株中上部叶片病斑长的大,破裂也快;下部近地面叶片破裂慢。气象因子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凡冬末气温偏暖,早春回升缓慢或有寒流侵袭,气温7~13℃,利于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侵入;南方2~4月的雨日和雨量及相对湿度,是作用该病发生程度的重要因子。
防治方法
(1)定期观察病斑扩展情况,特别注意苔期病叶增长速度,结合当时气象条件做出预报。(2)进入初花期后结合预报喷药防治。药剂种类参见薹菜霜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