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语网 » 农技学堂 » 病虫害 » 水稻黑条矮缩病-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水稻黑条矮缩病-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英文名:
Rice black streak dwarf

中文别名:
俗称矮稻

简介

为害水稻、玉米、大麦、小麦、高粱,并在稗子、旱燕禾、看麦娘、野燕麦、狗尾草、马唐等。湖北报道1999年一些发病地区,病田病丛率30%~50%,重病田病丛率高达70%~90%以上。轻病株结实率50%左右,重病株形成“半包穗”或“包颈穗”,不结实,重病田损失50%左右。

主要危害作物

水稻

危害症状

(1)根部:根系发育不良,须根少而短粗,呈黄褐色,根毛稀少,向水平方向延伸。(2)叶片:下部老叶呈褐色条斑枯死,新抽出的心叶短、厚、蜡质状,直立,叶边缘有缺刻,完全抽出的叶片叶脉有少量弯曲,主脉近叶鞘处扭曲严重。节间距缩短,叶枕重叠或错位。分蘖末期叶片皱折增多,叶脉弯曲较前期多,病叶除主脉近叶鞘处扭曲明显外,叶背下半部有少量叶脉有0.5cm长短的腊白色隆起,叶色较正常叶片略深,与缺锰症状相近。病叶上有许多黑褐色短条。(3)穗部:抽穗期病株抽穗略迟于健株,剑叶较短阔,穗颈缩短,包颈或半包颈,雄花可以外露,但很少授精结实。(4)全株:肥料充足时分蘖增多,缺肥条件下分蘖少。分蘖末期矮化严重。在中稻田6月中旬表现出明显的矮化,最初表现为下部老叶呈褐条后枯死,心叶难抽出,田间出现“蜂窝”状矮化。植株明显矮化,叶片普遍褪绿和过度分蘖,褪绿叶片呈均匀的淡绿或淡黄色,变色首先出现在刚抽出的嫩叶上。以后继续抽出的叶片均呈此状。而抗病品种可能只出现轻微斑驳。早期受侵染的植株可能提早死亡或多数能存活到成熟,但不能抽穗或抽出不正常穗,受害晚的可能不出现任何症状,但其再生稻株会出现典型症状。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blackstreakeddwarfvirus,简称RBSDV,属植物呼肠弧病毒组病毒。(1)形态:病毒粒子近圆形,直径为70nm(PTA固定)病毒粒子有衣壳内外二层。细胞质中病毒粒子以3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分散或不规则聚集,另一种是有规则的晶状排列,再一种病毒粒子排列成串,外包一层膜呈豆荚状、鞘状或管状构造。(2)特性:病毒钝化温度50~60℃,病叶汁液稀释限点1~10万倍,病叶汁液体外保毒期5~6天,最适宜的pH为5~9。

发生因素

(1)寄主抗性:常规稻发病重于杂交稻。杂交稻大多为高发病品种,但协优963抗病性好,发病较轻,与其他品种有显著差异。(2)菌源:传毒昆虫越冬存活率高是病害传播流行的关键,暴发主要依赖于水稻的生长条件和带毒昆虫的种群数量。(3)栽培因素:缺锌是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的重要环境条件。秧田靠近菜园、屋场的中稻大田发病重;棉田改水田的中稻大田发病重;低湖、低地势田发病重。发病高峰期在中稻分蘖高峰期至盛末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农语网 » 水稻黑条矮缩病-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相关文章

公众号:南庭晚风

260172269

别墅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