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
Pepper anthracnose
简介
炭疽病是辣椒的一种主要病害。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在生长中、后期发生,造成大量落叶烂果,损失可达20%~30%。
主要危害作物
辣椒
危害症状
果实上病斑近圆形,发生中心凹陷,病斑上产生轮状排列的小黑点。(1)黑色炭疽病。果实及叶片均能受害,特别是成熟的果实及老叶易被侵害。果实病斑为褐色、水渍状的长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有稍隆起的同心环纹斑,病斑上生出无数的黑色小点,周缘有湿润性的变色圈、干燥时病斑常干缩似羊皮纸易破裂。叶片上病斑初呈褪绿水渍状斑点,逐渐变成褐色,稍呈圆形斑而中间为灰白色,上面轮生黑色小点。病叶易脱落。茎及果梗上产生褐色病斑,稍凹陷,不规则形,干燥时容易裂开。(2)黑点炭疽病。成熟果实受害严重,病斑很象黑色炭疽病,但病斑上生出的小黑点较大,色更深,潮湿条件下小黑点处能溢出黏质物。(3)红色炭疽病。成熟果及幼果均能受害。病斑圆形,黄褐色,水渍状,凹陷,斑上着生橙红色小点略呈同心环状排列,潮湿条件下整个病斑表面溢出淡红色黏质物。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病原为红色炭疽病原C.gloeosporioides,黑色炭疽病原C.coccodes和黑点炭疽病原C.capsici,均为半知菌亚门真菌。(1)形态。红色炭疽病原在成熟果和幼果上发病,病斑黄褐色,水渍状,上密生红色小点,同心环状排列,湿润时整个病斑表面溢出淡红色物质,分生孢子盘无刚毛,分生孢子椭圆形,大小(12.5~15.7)?m×(3.8~5.8)?m;黑色炭疽病原在果、叶,特别是成熟果上发病,病斑褐色,水渍状不规则形有稍隆起的同心环纹,其上密生小点,周缘有湿润性变色圈分生孢子盘生暗褐色刚毛,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大小(14~21)?m×(3~5)?m;黑点炭疽病原在成熟果发病,病斑很象黑色炭疽病,但其上的小点较大,颜色更黑,分生孢子盘周缘及内部密生刚毛,内部刚毛特大,刚毛暗褐色,分生孢子新月形,大小(23.7~26)?m×(2.5~5)?m。(2)特性。发育温度为12~33℃,最适温度为27℃,孢子萌发要求相对湿度在95%以上。(3)寄主。这种病原可以侵染辣椒、茄子。
发生因素
(1)气候因素。高温高湿有利于此病发生。如平均气温26~28℃,相对湿度大于95%时,病原侵入后3天就可以发病。(2)栽培因素。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排水不良、种植过密通透性差、施肥不足或氮肥过多、管理粗放引起表面伤口,或因叶斑病落叶多,果实受烈日暴晒等情况,都易于诱发此病害。果实受日灼的炭疽病严重。
防治方法
防治辣椒炭疽病宜以加强栽培管理为主,适当的配合药剂防治。(1)种子消毒。用55℃温水浸种20分钟。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或用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按种子重量的0.3%的药量拌种后播种。(2)农业防治。从无病田或无病株上采集种子。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发病严重的田块可进行水旱轮作或与瓜类、豆类蔬菜轮作。采用营养钵培育壮苗,适时定植,合理密植,采用高畦地膜覆盖栽培。雨后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并预防果实日灼;推广配方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及时打掉下部老叶,使田间通风透气;采收后,应及时清除田园中的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病原来源。(3)化学防治。田间发现病株,及时喷发现病株喷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氟硅唑5000~6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等。视田间病情,隔7~10天喷1次,连续施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