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语网 » 农技学堂 » 病虫害 » 谷子纹枯病-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谷子纹枯病-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简介

病原中文名:立枯丝核菌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丝核菌属主要为害部位:主要危害谷子叶鞘和茎秆,也侵染叶片和穗部

主要危害作物

谷子

危害症状

病株叶鞘上生椭圆形病斑,中部枯死,呈灰白色至黄褐色,边缘较宽,深褐色至紫褐色,病斑汇合成云纹状斑块,淡褐色与深褐色交错相间,整体花秆状(图1-129)。病叶鞘枯死,相连的叶片也变灰绿色或褐色而枯死。茎秆上病斑轮廓与叶鞘相似,浅褐色。高湿时,在病叶鞘内侧和病叶鞘表面形成稀疏的白色菌丝体和褐色的小菌核。病株不能抽穗,或虽能抽穗但穗小,灌浆不饱满。病秆腐烂软弱,易折倒,造成严重减产。在多雨高湿条件下,叶片上生形状不规则的褐色病斑,有轮纹,中部颜色较浅,可汇合成大型斑块。穗颈上也产生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明显的褐色病斑。

发生因素

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核和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中越冬。翌年越冬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染谷子幼苗或成株茎基部,此后发病部位逐渐上升,并在发病部位生成菌丝和菌核。菌核随气流、雨水或灌溉水传播,接触健株,菌丝则通过病、健叶片之间的接触而传播,都可引起再侵染。纹枯病的发展过程,据董志平等在华北多年调查,可划分为几个连续的阶段。在春谷区,谷子在5月中旬播种,纹枯病在7月中旬始见,至8月上旬为病株率增长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部位垂直上升时期,由最初发病的茎基部1~2个叶位,上升9个以上叶位;8月上旬病原菌开始侵染茎秆,8月下旬为严重度增长期,此后至9月上中旬,随着谷子灌浆进展,穗子变重,病株极易倒伏,称为病株倒伏期。夏谷区纹枯病的发生严重受干旱的制约,故始发期多在7月中旬降雨后出现,各发病阶段的界限不明显,病害随着降雨和高湿天气的出现而具有暴发性。纹枯病是高温高湿性病害,发病程度与环境温、湿度关系密切。在18℃~32℃变温条件下,只要湿度适宜,病菌能很快侵染和扩展;而湿度低时就不会发病。随着温度升高和降雨增多,纹枯病迅速发展。在温度适宜时,发病率增长与降水量和大气相对湿度成显著正相关。在湿度适宜时,温度决定纹枯病的垂直上升速度。在江淮多雨高湿地区,气温高低影响发病迟早。当7月份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时,纹枯病发生早而重。在9月份气温下降后,病情停止发展。在北方较干旱的谷子栽培地区,降雨和大气湿度有重要影响,多雨年份纹枯病垂直上升较高,危害较重。往往在降雨或浇水后,纹枯病正常发生,干旱时病情停滞发展,若再度降雨或高湿,病害又复发展。另外,播期过早,氮肥施用过多,播种密度过大,因免耕或秸秆还田使菌源增多等,都有利于纹枯病发生。谷子纹枯病菌除侵染谷子外,还能严重危害稗、黍、水稻、高粱和玉米,也能侵染小麦、大麦和燕麦。谷子品种间抗病性有所不同。

防治方法

防治谷子纹枯病应鉴选和使用抗病、轻病品种;及时秋翻和清除田间病残体,重病田应轮作倒茬,减少越冬菌源;应适期晚播,合理密植,铲除杂草,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要合理排灌,开沟排渍,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还要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培育壮株,增强抗病能力。药剂防治可结合粒黑穗病的防治,采用三唑酮拌种,能有效控制苗期侵染,减轻受害程度。田问喷药可使用5%井冈霉素水剂600倍液,于7月中下旬,病株率达到5%~10%,且有继续增多趋势时,在谷子茎基部喷雾防治,重病田在10天后再防治1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农语网 » 谷子纹枯病-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相关文章

公众号:南庭晚风

260172269

别墅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