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语网 » 农技学堂 » 病虫害 » 大麦黄花叶病-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大麦黄花叶病-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英文名:
Barley yellow mosaic

简介

主要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的江、浙、沪、皖、鄂等省(市)流行,冬大麦区发病面积还在扩大,春大麦区不可能发病。大麦黄花叶病发生较轻病田块损失10%~30%,重病田减产50%以上,甚至无收。

主要危害作物

大麦

危害症状

叶片呈现黄色花叶,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初期先在未展开的心叶上出现少数与叶脉平等的淡黄绿色椭圆形或短线条状的小病斑,新抽出叶病斑增多扩大,现花叶症状;盛期,当气温回升,大麦加速生长时,新叶由淡黄色变为深黄色或橙黄色,新出叶全叶以淡黄绿色为底色,其上散生不规则绿色短条斑;后期黄色花叶变成黄条斑,老病叶逐渐枯死,当旬平均气温超过15℃时,新病叶隐症。二棱大麦品种在叶片上还呈现锈褐色不规则的坏死点或斑块。病株稍矮缩,根系生长差,易枯死腐烂拔起,重病株不抽穗,提早枯死。本病易和缺肥、冻、水、药和肥等害造成的生理性发黄混淆,其主要区别是本病心叶先发病,叶片呈现黄绿相间的黄色花叶。撕取病叶表皮,用碘液或番红液染色,部分细胞内可见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内含体(X体),1个细胞内有1个,少数有2~6个。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病原为大麦黄花叶病毒Barleyyellowmosaicvirus,简称BaYMV。(1)形态。病毒粒体线条状,大小(525~600)nm×(15~20)nm,无包膜。病毒存在于细胞质内,可产生风轮状或束状内含体。(2)特性。病叶汁液的钝化温度为55~60℃(10分钟),稀释终点0.1%,耐保存性,20℃下为2天。病叶在0~2℃下干燥,5~10℃无氧条件下保存2年仍有致病性,但致病力下降2/3。稀释限点1000倍。(3)寄主:大麦属的二棱大麦、多棱大麦及野生大麦等8种或变种。

发生因素

(1)寄主抗性。①发病期。病害主要感染期在大麦苗期到分蘖期,即播种后约10天开始感染,约在1个月感染最多,到12月土温明显降低则很少感染。②品种抗病性。大麦品种对本病毒的抗性有明显差异,二棱大麦抗病性最弱,多棱大麦抗病性较强,有许多免疫或高抗品种。(2)环境因素。土表温度9~16℃为多粘菌活动适温,13℃左右最适活动,也是最适感染温度;在5℃以下或20℃以上不适多粘菌活动和发病。(3)栽培因素。①冬大麦早播病重,迟播病轻。春大麦不发病。②耕作制度。病田连作病重,轮作可减轻发病。③旱地大麦有明显发病中心,发病中心易因耕地、灌水而移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农语网 » 大麦黄花叶病-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相关文章

公众号:南庭晚风

260172269

别墅装修